1 預防與控制措施
1.1 ISO18001職業健康安全認證的工廠應識別和評價各類影響員工安全和健康的危害/風險,并按如下優先順序進行預防和控制:
(a)消除危害/風險;
(b)通過工程控制或管理措施從源頭上控制危害/風險;
(c)制定安全作業制度,包括制定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風險的影響;
(d)當綜合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控制殘余危害/風險時,雇主應免費提供個體防護用品(包括防護服),并采取措施確保其得到使用和維護。
1.2 應當制定危害預防和控制程序或管理方案,并且它應:
(a)適合于預防和控制組織所面臨的危害/風險;
(b)定期評審,如可行予以修訂;
(c)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并得到有效的實施;
(d)考慮目前的認識水平,如可行考慮來自勞動監察機構、職業安全健康服務機構及其他服務機構的報告或信息。
2 動態管理
2.1 組織應對因內部的變化(如新用工制度、引入新工藝、新操作程序、新組織或新材料)和外部的變化(如國家法律法規的修訂、組織間的兼并、職業安全健康知識和技術的更新)對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產生的影響進行評價,并在變化前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2.2 組織在修改或引入新作業方法、材料、工藝或設備之前,應進行作業場所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活動。風險評價時,應與員工及其代表、以及安全健康委員會進行協商,并請他們參與。
2.3 組織應確保在實施各項變化時,組織內所有相關人員都得到通知并接受相應的培訓。
3 應急預案與響應
3.1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應急預案與響應計劃,這些計劃應辨識出潛在的事故和緊急情況,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它們應與組織的規模和活動的性質相適應,并應:
(a)保證在作業場所發生緊急情況時,能提供必要的信息、內部交流和協作,以保護全體人員的安全;
(b)向有關的主管機構、鄰近單位和應急響應服務機構提供信息并與之建立聯系;
(c)闡明現場急救、醫療救援、消防和作業場所內全體人員疏散的措施和步驟;
(d)向組織內全體人員提供相關的信息和培訓,包括定期開展應急預案與響應程序的演練。
3.2 組織在制定應急預案與響應計劃時應與外部應急響應服務機構和其他機構溝通合作。
4 采購
4.1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確保:
(a)符合組織在采購和租賃說明書中提出的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
(b)在采購貨物與接受服務前,查明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自身的職業安全健康要求;
(c)在使用前做出安排,符合各項安全健康要求。
5 承包
5.1 組織應當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確保組織的各項安全健康要求(或至少等效的要求)適用于承包商及其員工。
5.2 針對作業場所內承包商所制定的程序應:
(a)包括評價和選擇承包商時的職業安全健康標準;
(b)確保作業開始前,組織與承包方在適當級別建立有效的交流與協調機制,該機制應包括危害及其預防與控制措施;
(c)包括在作業場所內作業的承包方人員,發生與工作有關的傷害、不健康、疾病和事件的報告程序;
(d)如可行,在作業開始前和作業過程中,對承包方或其員工提供安全健康教育培訓;
(e)定期監測作業場所中承包方的職業安全健康績效;
(f)確保承包方執行現場安全健康管理程序和作業規程。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